💋💋#創意口罩💋💋

👄#客製化口罩
👄印刷方式:熱昇華滿版印刷
👄口罩尺寸:20X10公分(裁切尺寸會有±5%差距)
👄口罩顏色:內裏-白色

😁#老娘不刷牙是省水救地球
😁#老娘今天沒刷牙但是有漱口
😁#老娘不刷牙也很多人追
阻絕 #PM2.5懸浮微粒、 
阻絕 #汽機車廢氣 、
#隔絕感冒病毒傳染 、
#空污 #防塵 #灰塵 #冷空氣 ,
#透氣舒適好配戴
#美觀逗趣桃花開
 
 
🤗歡迎洽詢💞💞💞
💝蝦皮購物 https://shopee.tw/inif88/848599730
☁️
Website 👉 http://www.et-365.com.tw
【印衣服就找inif】《一件可印》
 
重點筆記:
1.衣T大學沒有實體門市,商品一律宅配到府
2.衣T大學大部分的T恤都不是現貨,下訂後才開始印製,因此不接受取貨付款。
 
印刷方式:熱昇華-單面
工作天:2~3個工作天,量大看數量而定
相關詳細資訊,請上官網www.inif.com.tw
 
 

 

據台灣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追蹤發現,我國成人蛀牙率高達90%以上,而12歲學童的平均蛀牙數也位列全球之冠。而另一方面也有國民健康局也曾在2013年公開表示,我國成人罹患牙周相關疾病的比率高達99%。種種數據都顯示台灣成人普遍對口腔保健相關的知識有所不足。 

日本牙科專家熊谷直大近日在接受採訪時則說,大部分人在刷牙時都是隨意刷過,鮮少注意到刷牙其實是有順序的。而日本知名牙醫小川朗子也表示,除了每餐飯後刷牙之外,一天至少應該要有一次刷牙時間花費8到10分鐘,才能真正達到潔牙並按摩唾腺的效果。 

熊谷直大認為,正確的刷牙順序可以以下圖為例,由左側上排臼齒地內側開始,一次以移動0.5公分左右的距離往右刷,刷到右側上排臼齒後,再從右側下排臼齒開始往左刷回去。 

清潔完牙齒內側後就用一樣的順序清潔外側,最後則應刷過牙齒正上方的咬合面,以確保全方位的清潔牙垢。 

「醫生,我都有刷牙啊!為什麼還會蛀牙、還會得牙周病?」 

這個問題呢,似乎困擾著許多人,但答案其實很簡單,我想只要換個說法,答案可能就呼之欲出。

「老師,我都有念書啊!為什麼還是考不到第一名?」

而老師的回答大概都是:

你花在念書的時間太少;
你念書的方法不對;
你重點沒有抓到;
答案百百種,但還有個殘酷、令人不願面對的事實:就是因為你笨啊!

沒錯,照顧牙齒就像人生一樣,充滿著無奈。 

第一、 你花在刷牙的時間太少

根據過去的文獻研究,找了一群沒有受過潔牙訓練的民眾,直接進行刷牙時間實測,平均刷牙時間只有30到60秒。 

30秒耶!這根本是把牙刷放到嘴巴裡,搓出泡泡就準備漱口了吧!(哈哈就是說你,被我說中了吧!)但這樣對於潔牙是完全沒有效果的。

那究竟要刷多少時間才夠呢?有人做了下面這樣的實驗:

實驗設計者找來了200個沒有受過潔牙訓練的民眾,隨機分成5組,分別是:刷牙30秒、45秒、60秒、120秒、180秒。不論受試者用什麼方式刷牙,橫刷、直刷、轉圈圈式…都不管,只要按下倒數計時器,把牙刷放到嘴巴裡,然後開始刷就對了。

時間停止以後,牙醫師以「牙菌斑顯示劑」將牙齒染色,直接計算殘留於牙齒上的牙菌斑數量,然後以百分比分析。得到了幾個驚人的發現:

1.  刷牙刷180秒的組別比只刷30秒的組別,平均減少55%以上的牙菌斑。

2.  只花不到1分鐘時間刷牙的組別間(30秒、45秒、60秒),在牙菌斑去除效果上沒有顯著差異。

3.  當刷牙超過120秒以後,就能夠顯著的提升牙菌斑清除率。  

因此,這個實驗結果推論:不論刷牙方式為何、或是會不會刷牙,只要將刷牙時間拉長都能有效的增加牙菌斑的清除效果。[1] 

根據美國牙醫學會(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)的專業建議,每天至少要刷牙兩次、每次至少刷2分鐘。只要多刷2分鐘,就能更乾淨一點,何樂不為? 

第二、你刷牙的方式不對

這點跟第一點似乎有點矛盾,因為根據第一點,看似不論刷牙的方式為何,都能有一定的清潔效果。話是這麼說沒錯,但如果刷牙方式不對,總是會有一些死角清不到,就沒有辦法達到完全的蛀牙、牙周病控制。

根據經驗,即使是一個經過牙醫師一對一、手把手教學的病人,也要每天練習刷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,才能達到合格的標準(意指:每次刷牙的牙菌斑清除率達80%以上)。 

總結最容易被忽略的死角有兩個:

1. 最後一顆牙齒,通常是智齒

2. 下面牙齒的內側(靠近舌頭的牙面) 

這是一個接受刷牙訓練的病人在刷牙後,立刻使用牙菌斑顯示劑的實際情況:(清潔乾淨的部分不會被染色、不乾淨仍有牙菌斑殘留的部分會染上粉紅色。)

在正面的照片可以看到,病人刷得相當的認真,牙齒的表面放眼望去,幾乎沒有粉紅色的染色。 

 

但在第二張側面的照片馬上破功,注意到他上面的最後一顆牙齒,相較前兩顆大臼齒,有明顯的有粉紅染色。

最後面的牙齒,常常會受到旁邊骨頭、臉頰的限制,牙刷很難刷到齒列的最後方。而大部分的人最後一顆牙齒是智齒,這也是為什麼智齒時常蛀牙、或是發炎腫痛的原因。

 

在第三張照片可以看到,在靠近牙齦的地方,有一圈明顯的粉紅色染色,如同先前所說的:牙齒內側、靠近牙齦處是非常容易忽略的地方。

下回大家在刷牙的時候不妨照個鏡子,就會發現:即使一開始我們的牙刷有放到定位,但刷著刷著,舌頭就會不經意的將牙刷越推越高,不知不覺牙刷就被推到牙齒的咬合面,靠近牙齦的地方就會完全沒有刷到。這個地方就時常堆積牙結石。

教刷牙的資訊網路上很多,我自己也有寫過:《刷牙那件小事,你真的會刷牙嗎?》 刷牙方式五花八門,只要刷得乾淨都是好方法,總結就是秉持著一個原則:牙齒所有的面都要來回刷到15下以上。 

最好的刷牙幫手就是「鏡子」,刷牙時對著鏡子看到牙刷刷的地方,直到刷完。 

第三、你有重點沒抓到,你沒有用牙線或是牙間刷!

牙刷是用來清潔牙齒的表面,而牙線和牙間刷對付的是牙縫間的牙齒鄰接面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區域!完全無法互相取代。

在這張照片可以清楚看到,這是病人在刷牙後,在沒有搭配使用牙線或牙間刷的情況下,以牙菌斑染色劑染色的樣子。牙齒的表面雖然清潔得很乾淨,但是在牙縫處卻有明顯的染色,表示仍有牙菌斑沒有清除乾淨。 

第四、 體質從小養成,你就是容易蛀牙

蛀牙的罪魁禍首就是:細菌。

口腔環境裡有成千上萬的細菌,細菌種類也是百百種,但各自以穩定的比例和平共處,互相取得平衡。 

但是如果從小飲食習慣、潔牙習慣不佳,反而形成一個利於蛀牙細菌(Streptococcus mutans)生長的口腔環境,一旦蛀牙細菌過度活躍,就要花加倍的時間做口腔清潔,才能抑制蛀牙的產生。

過去就有個研究,找來了39位2歲的小朋友,此時乳牙才剛長出來,理應是最乾淨、最沒有蛀牙的時候。

分析他們嘴巴裡的牙菌斑和口水組成,發現其中的5位小朋友:嘴巴裡面雖然沒有蛀牙,但蛀牙細菌已經出現,開始蠢蠢欲動。

持續追蹤2年,等到他們4歲的時候再分析一次牙菌斑和口水組成,發現剩下的34位小朋友之中,有26位小朋友的口腔環境還是沒有發現蛀牙細菌的存在。

比較這2組小朋友蛀牙情況差異發現:一開始的5位嘴巴充滿蛀牙細菌的小朋友在4歲時,平均蛀牙10.6顆;相比另外幸運的26位小朋友,平均蛀牙顆數僅0.3顆。蛀牙率足足差了將近35倍! 

因此,容易蛀牙的體質是從小養成的!

但已經長大了的你,別灰心,勤能補拙,為了自己的牙齒健康,加倍控制飲食,改善潔牙習慣,慢慢的把口腔環境導正,蛀牙、牙周病都還是能夠控制的!

「刷牙」說起來簡單,但做起來難,最重要的是有耐心!只要有心,人人都能把牙齒刷乾淨!

 [1] 理應這樣的實驗應該要做一個長期的追蹤,直接測量「刷牙時間長短與蛀牙、牙周病的關係」,但礙於疾病的多因性和實驗執行上的方便,大部分研究選擇間接的測量牙菌斑清除效果。畢竟目前認為蛀牙和牙周病的主因就是細菌(牙菌斑)所造成。

arrow
arrow

    et365a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